幼兒期孩子動不停,別過度擔憂過動
幼兒對環境充滿好奇,用「感覺」來認識花花世界,會以愛觸摸、亂吃亂咬表現。透過爬上爬下、動來跳去,從中學會控制身體,之後會更勇於挑戰。家長別老是擔心學齡前孩子過動,若沒好奇心與動機才令人擔憂,探索能力越強大腦越聰明。若孩子活動量大,只要能靜得下能玩玩具、學習有目的性,那就別擔心。滿足孩子活動量,別讓孩子成為後天的好動!
真正過動兒好動,大腦卻很少動
過動兒外顯行為像幼兒期動不停,但大腦活動卻比同儕明顯低落。大腦無法有效率處理外來的訊息,所以孩子無法專注聽你說話、看著老師與黑板、甚至動作粗魯影響到人際互動,勢必影響課業與自信。這些問題若沒被正視,用對的方法輔導改善,孩子學習過程會備受挑戰與歧視,除了腦部無法發展,未來容易造成嚴重的品行問題與反社會性格。
除了耐心愛心,更要用對方法:
孩子是好動還過動?在家也能練習專注力1.感覺統合運動讓大腦活起來
「動」能幫助大腦釋放多巴胺,讓大腦活起來,動的多讓孩子靜得下來。攀爬、吊單槓、用手走路、跳格子、翻跟斗、盪鞦韆等活動能活化大腦。「動態」搭配「靜態」 ,讓孩子更專注動態活動後專注力會較佳,大人可陪伴拼圖、貼貼紙、畫圖美勞、積木、閱讀等靜態遊戲,或者動靜活動交替,讓學習更有效率。另外更要多到戶外活動,如跑步、腳踏車、滑板車等。
2.專注力練習,生活中處處有
生活中不時讓孩子當小幫手,培養孩子利用視覺與聽覺專注完成任務,也培養自信心,如列購買清單,讓孩子在超市幫忙找東西,玩具或衣物鞋襪用口語請孩子自己歸位、擺放餐盤等。家長少撈叨,與孩子對話把握清楚、簡單、重複重點原則。
孩子是好動還過動?在家也能練習專注力3.多給正向鼓勵,忽略不好小行為,賞罰明確
對於幼兒與過動兒,大人往往只注意孩子搗亂行為,吝嗇鼓勵孩子微小的好行為。唯有強化好行為增加自信、忽略控制不住的小行為,才能逐步減少孩子的行為問題與自我肯定。生活中原則清楚,有賞有罰,也可進行集點獎勵制度。
4.強化優點,增加社交人際
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,即使學業表現不好,搗蛋孩子一定也有優點,需要家長去發掘,發揮其長處,讓孩子在別人眼裡能得到肯定,如孩子能迅速的幫老師拿東西去辦公室、在家能幫媽媽拿垃圾。
孩子是好動還過動?在家也能練習專注力勿迷信也勿排斥用藥、訓練輔導一定要
過動兒的用藥在協助腦中神經傳導物質(多巴胺)平衡,幫助腦部活化,改善症狀。4歲前醫生很少用藥,除了少數嚴重過動兒。6歲前的孩童,大腦可塑性仍強,應該以感覺統合、專注力課程、行為訓練、環境控制等方式來改善過動注意力症狀。別一眛依賴藥物,認為藥到病除而忽略訓練的重要,也不要過度排斥用藥。
當爸媽把握以上原則,仍然無法改善孩子過動與專注力問題,建議您尋求專業感覺統合與專注力訓練課程,至於用藥的需求可至兒童心智科或復健科就診評估。
留言列表